七夕节源于什么朝代盛行于什么朝代
宝宝取名 | 2025-05-20 14:19:39
七夕节,又称乞巧节,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。关于其起源,学术界尚无定论,但普遍认为起源于汉代。据《汉书》记载,汉代已有女子在七夕夜祈求巧艺的习俗。至唐代,七夕节逐渐盛行,成为全国性的节日。
唐代是七夕节发展的鼎盛时期。当时,文人墨客纷纷以七夕为题材创作诗词,如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中就有“七夕今宵看碧霄,牵牛织女渡河桥”的句子。此外,唐代民间还流行举行乞巧会、赏月、放河灯等活动,使得七夕节成为了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节日。
宋代时期,七夕节进一步盛行。据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,宋代七夕节期间,皇宫内会举行盛大的乞巧仪式,民间则盛行制作巧果、乞巧等习俗。此时,七夕节已成为了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。
明清时期,七夕节依然盛行。虽然此时节庆活动有所简化,但乞巧、赏月等习俗依然保留。直至现代,七夕节依然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,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。
「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☟☟☟☟☟☟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