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节是在什么朝代成为固定的节日
宝宝取名 | 2025-05-16 22:38:30
中秋节,又称月圆节,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,象征着团圆和丰收。关于中秋节的起源,有多种说法,但普遍认为它起源于古代的秋祀活动。那么,中秋节是在什么朝代成为固定的节日呢?
据史料记载,中秋节在唐代开始逐渐成为固定的节日。唐代诗人杜甫在《月夜忆舍弟》中写道:“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。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诗中的“边秋”即指中秋节。此外,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中秋月》也描绘了中秋赏月的场景,可见中秋节在唐代已经深入人心。
宋代是中秋节成为全国性节日的关键时期。宋代的文人墨客纷纷以诗、词、文等形式歌颂中秋,使得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。宋代皇帝还曾亲自赏月,并举行盛大的中秋宴会,使得中秋节成为国家法定节日。
明清时期,中秋节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民间习俗也日益丰富,如赏月、吃月饼、猜灯谜等。可以说,中秋节在宋代正式成为固定的节日,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。
总之,中秋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。从唐代开始逐渐成为固定的节日,到宋代成为全国性节日,再到明清时期的鼎盛,中秋节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发展与变迁。
「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☟☟☟☟☟☟」